(本站讯 李昭亮、燕齐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11月23日至24日,我院教工二党支部党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三个教研室教师前往“三湾改编”发生地——永新县三湾村、“朱毛会师”发生地——井冈山市龙市镇龙江书院、拥有“半条被子故事”专题陈列馆的湖南省湘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所在地——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711铀矿旧址等开展研学交流。
三湾改编纪念馆:铸魂之旅的开篇
23日上午,老师们抵达三湾村,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发生地。
三湾改编,这一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事件,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由此开始形成。在三湾改编纪念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以及生动的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当年三湾改编的历史背景、发生过程与重大意义。
党员教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入了解三湾改编的背景、主要内容、重大意义等,站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教师们深刻领悟到,三湾改编不仅是一次军事改编,更是一次政治与思想的重塑。它所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原则,为党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人民军队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这是思政课无比珍贵的教学素材,也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的生动案例。



龙江书院:革命火种的见证与传承
23日下午,党员教师来到井冈山市龙市镇龙江书院。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龙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龙江书院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的地标建筑。龙江书院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
书院门前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教师们徜徉在小河岸边,站在纪念广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会师的热烈场景。龙江书院所承载的井冈山会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团结奋斗的集中体现。它告诉大家,在强大的敌人和重重困难面前,只要坚定信念、汇聚力量,就能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学生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勇担使命、奋发有为。


湘南学院马院交流: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
湘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半条被子故事”专题陈列馆、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红色文化研究院等基地平台,是此次考察学习的重点。
24日上午,朱向华书记一行赴湘南学院马院学习交流,受到该院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交流会由湘南学院马院卿定文院长主持,在朱书记介绍我院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后,湘南学院马院党委书记张子清就该院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等做全面介绍。周莲英副院长着重介绍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做法和成效。李月副院长介绍校院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团队打造、科研激励措施等。双方还就地方高校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马原”等课程落实“两个结合”等深入交流。



半条被子故事专题陈列馆:以民为本的初心映照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村考察时,特意又讲起这个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座谈交流结束后,老师们参观了湘南学院“半条被子故事”专题陈列馆。在陈列馆内,老师们被那些珍贵的历史遗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所打动。大家纷纷表示:在思政教学中,要引导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价值观,明白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



核工业“ 711 功勋铀矿”旧址:奉献与担当的不朽丰碑
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曾是我国核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战场,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奉献、攻坚克难,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和核能开发立下了不朽功勋。该旧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象征着核工业人的“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是铀矿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国铀矿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国家铀矿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社会文化和艺术价值,已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日下午,大家在湘南学院马院党委书记张子清的陪同下参观了该院实践教学基地——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老师们戴上矿工帽,跟随导游参观711铀矿防空洞,在狭窄逼仄的防空洞,位于地下十几米深的废弃矿洞、简陋的生产设备及一幅幅记录着核工业人奋斗历程的照片,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与奉献。大家被核工业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所震撼。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生动教材,激励着大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创造,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努力拼搏。




教师们通过到红色一线实地参观考察、与同行交流学习,追寻红色足迹,深入了解红色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不仅丰富自身历史知识储备,更在思想上得到一次深刻洗礼。丰富而生动的红色资源,将为大家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助力大家打造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思政课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也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拓宽思路,对于推动学院在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大思政课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一审一校:燕 齐
二审二校:徐天兰
三审三校:朱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