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我院组织学生赴安源开展“一线课堂”“双师同堂”实践教学
发布人:YQ     发布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83
 

    (本站讯 23级思政2班王紫琼、24级思政1班刘起雯报道)安源路矿工人为什么要罢工?如何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安源煤矿如何实现转型?

依据教育部关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的工作部署,切实激活基地的育人效能,12月8日,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研室联合组织2023级网媒班30多位同学奔赴萍乡安源,开展“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参观纪念馆、探访旧址遗迹、现场教学和“双师同堂”等,亲身领略历史的深沉底蕴,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院党委委员、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胡喜如博士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革命斗争史展览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背景,并深入讲解了江西闻名遐迩的四大摇篮。其一,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而闻名遐迩的安源,作为工人运动的摇篮,它见证了工人阶级力量的觉醒与凝聚;其二,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八一起义的南昌,成为人民军队的摇篮;其三,是有着“中国革命的摇篮”美誉的井冈山,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独特且成功的道路;其四,是作为“共和国的摇篮”的瑞金,孕育了共和国的雏形,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对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梦想与实践探索。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柔和的灯光洒落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与一幅幅生动的史料图片上。大家跟随老师的脚步,缓缓穿梭在各个展厅。当来到萍浏醴起义形势图跟前,胡喜如老师以沉稳而饱含深情的话语为大家徐徐展开萍浏醴起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该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在辛亥革命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激发了更多人投身于反清革命斗争,进而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来到安源煤矿,在安源煤矿党委宣传部部长吴献忠的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盛公祠、谈判大楼、总平巷井口、毛主席旧居和安源工人俱乐部等地点,这些国家一级和省级文物单位,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地学习机会。走进盛公祠和谈判大楼内,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珍贵文物与翔实资料交相辉映,仿若将那段热血岁月的幕幕场景重现眼前。

 



下午,师生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别样的“双师同堂”思政课,思政课的主题是企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主任罗俊芳老师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三个方面讲授了中国经济为什么要转型;接着,安源煤矿党委宣传部部长吴献忠结合安源煤矿转型的实践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了安源煤矿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详细介绍了安源煤矿在未来转型路上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展望光明前景;最后,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就安源煤矿转型的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师生不仅深入了解了萍乡安源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历程,还深刻领悟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收获满满,感悟颇深,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一审一校:罗俊芳

二审二校:徐天兰

三审三校:范松仁


 

版权所有: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投递邮箱: mkszyxybgs@163.com
通讯地址: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宜春学院人文楼 邮政邮编:336000
联系电话:0795-3201590 传真:0795-320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