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张素欣、24级思政2班张雨佳、23级思政1班尚秋实报道)春意盎然的三月,3月8日上午,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院学生喘息服务团队联合宜春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名豪幼儿园共同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给她一个花样的暂歇”的喘息服务。
在名豪幼儿园,23思政尚秋实、戴楚麟等同学带领27名志愿者为20组心智障碍儿童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活动中“妈妈场”与“儿童场”双线并行,大学生志愿者全程陪伴儿童开展趣味活动,为心智障碍儿童母亲提供身心休憩的港湾。
此前,喘息服务指导老师张素欣、陈娜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为志愿者提供喘息服务做了充分准备。


活动在一场欢快的“APT”开场舞中“燃”起来,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舞动双手,欢乐的气氛让孩子们瞬间消除了与家长短暂分离的焦虑。
在操场上,志愿者“化身”临时家长一对一带着孩子们开展趣味活动,欢声笑语洒满操场上每一个角落。套圈游戏、自由活动中,志愿者及时鼓励、恰当辅助,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和需求并给予支持,让孩子们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中释放天性。在一次次地运动示范、鼓励和辅助中,有些孩子从害怕尝试到勇敢挑战,当他们突破自我时,志愿者给了他们最热烈的欢呼和最真诚的赞扬!三月的春风还有些凉,但是志愿者的爱让操场上暖意涌动,孩子们脸上的笑证明爱可以跨越一切障碍实现融合……“看到孩子们从拘谨到绽放笑容,我深刻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一名志愿者动情说道。








在创意美术手工制作时,志愿者引导能力较好的孩子自主完成,辅助能力较差的孩子积极参与。当一朵朵橡皮泥花朵跃然纸上,当魔童哪吒在孩子手里“降世”,志愿者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孩子也有非凡的创造力!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差异、残健共融的理念在艺术的创造中扎根。


与此同时,妈妈暂时卸下日常照顾孩子的重担,沉浸于插花艺术、座谈会、冥想等环节。芬芳馥郁的鲜花与舒缓的音乐中,妈妈们亲手制作花篮、分享育儿心得,放松身心。一位参与活动的母亲说:“自有了一个特殊孩子,我便失去了自己,感谢宜春学院马院的志愿者们,是你们给我创造了一个做回自己的机会,让我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最后,当志愿者把孩子交给妈妈时,妈妈们也收获了来自孩子送给妈妈的礼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妈妈作为节日礼物,透过那些或流畅或稚嫩的线条、或精心或笨拙的装饰,妈妈仿佛看到志愿者耐心辅助孩子专注完成的模样,让妈妈感受到原来有这么多人愿意陪孩子慢慢成长,原来我的孩子也在用力爱我!小林妈妈感慨地说:“孩子第一次离开自己几个小时,跟陌生的志愿者相处一上午,居然中途都没来找我,而且与志愿者相处得很开心,真心感谢志愿者的专业与耐心!”琪琪妈妈激动地说:“我家孩子原来从不主动说话,但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在这种充满爱与包容的环境中,今天他主动说了很多话,真心感谢志愿者,你们的喘息服务太棒了!以后你们的活动我一定带孩子参加!”

如今,喘息服务已经成为马院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红一角”喘息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了梯队团队。喘息服务既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本次活动紧扣“雷锋精神代代传”的时代命题,以扶残助残行动响应国家“弱有所扶”政策导向。志愿者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在为心智障碍儿童调整蜡笔角度时,触摸到“人的解放”的真实刻度;不再空谈“为人民服务”,而是在陪伴心智障碍儿童时,读懂《雷锋日记》里的“大情怀”。
以花为媒,以爱为桥。这场“花样暂歇”不仅为特殊家庭注入前行力量,更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中锤炼品格,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传承雷锋精神、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春风细雨中,实践育人的种子正在青春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图文一审:张素欣
图文二审:徐天兰
图文三审:朱向华